105-01 105-03  

(本格無說明文,底下資料取自維基)

CUNEIFORM SCRIPT ~2800

楔形文字  ~西元前28百年

楔形文字是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,這種文字是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蘇美爾人所發明,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。在其約3000年的歷史中,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統,字形結構逐漸簡化和抽象化,文字數目由青銅時代早期的約1000個,減至青銅時代後期約400個[1]。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於泥板上,少數寫於石頭、金屬或蠟板上。書吏使用削尖的蘆葦桿或木棒在軟泥板上刻寫,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後變得堅硬,不易變形。

楔形文字被許多古代文明用來書寫其語言,但這些語言之間並不一定屬於相同關聯的語系,例如西臺人和波斯帝國同樣採用楔形文字,但這兩個語言是與蘇美語無關的印歐語系。另外阿卡德人雖然也採用楔形文字做為書寫工具,但阿卡德語和蘇美語差異相當多。由於多在泥板上刻畫,所以線條筆直形同楔形,使用蘆葦桿或木棒來壓印在泥板上來方便書寫,因此文字筆畫大都為具三角形的線條,而字形也隨著文明演變,逐漸由多變的象形文字統一固定為音節符號。

英語的cuneiform源於拉丁語,是cuneus(楔子)和 forma(形狀)兩個單詞構成的複合詞,而阿拉伯人則稱之為「釘頭文字haṭṭ mismari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北極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